原创微信公众号为什么会没有流量

  如今的社交平台已经不再是简单的只承载交流互动功能的平台了,而是一个人人都有权发出自己声音的媒体平台。最近发布的《微信数据化报告》中说到这样一个现象:

  社交网络成为第二大新闻渠道,渗透率超电脑电视。而促成用户微信分享新闻的有这三个要素:价值、趣味、感动。微信公众号、自媒体改变了媒体舆论权重配比。众媒时代,信息传播架构将被社交媒体消解和重构。如今微信上的公众号不胜枚数,1000多万个微信公号,然而能够杀出重围的又有多少?之前做微信公号被人一直强调要有内容,要原创,然而事实上越是原创公众号越是没有流量。那么原创微信公众号为什么没有流量?

原创微信公众号为什么会没有流量(图1)

  在《微信数据化报告》将受欢迎的内容分为有价值、有趣、感动三个类别,然而在专业自媒体人士来看,目前微信公众号上的内容只有两类:To C与To B。

  所谓的To C就是以那些普通大众容易接受的新闻、八卦、娱乐、健康、奇趣内容为主,这些内容一般都非原创,全部是从其他媒体中编辑、拼凑、复制、抄袭而来,少有几个写散文、诗歌、原创视频的作者。

  而To B则是专注于某个领域的新闻、评论、分析,这些内容多是原创内容。但是有一点,这些原创内容可能并非大家平日转发的公众号作者所写,或者说大部分都不是这些公众号原创,而是散落在1000多万微信公众号、数万其他媒体平台、数百万知乎账户中的原创作者所写。这些阅读量大的To B类公众号也同样是编辑者,他们将社会上优秀的文章复制到自己的公众号上,提供给读者。这些公众号其实就如同曾经的各垂直网站、专业杂志,他们挑选好的内容刊登出来。

  公众号时代,这些To B类公众号多为团体运营,虽无媒体的资质却在做媒体的事情,于是传统媒体开始被瓦解、消亡。

  原创公号为什么不能获得巨大流量?

  无论是流量充沛的To C还是To B类公众号,他们绝大多数都非原创作者。而原创作者一般都是苦逼的码字员,他们的公众号却只有零星的阅读量,这到底是为什么?

  很简单,在心理学上,有一则原理叫做“社会认同原理”。简单来讲,就是你有什么社会地位?A和B 两个人,A没有社会地位就没有社会认同,我为什么要认同你说的话有道理,为什么要关注你?也就是说没有社会地位的原创作者,他们即使写出非常出色的文章和观点,仍然得不到认同,公众号也就无法获得关注。

  非原创公众号为何拥有巨大流量?

  与原创者难以获得流量相对应的是,非原创公众号反而有着非常优质的阅读量?这又是为什么?

  (1)有清晰的定位。

  这些非原创公众号,一般都会起一个非常具有社会认同感的名字,比如,互联网研究中心、心理学实验室、某教授、某博士、某思维专家......,这些名字给读者的心理打了“预防针”,产生社会认同。而原创者的公众号,则一般都以自己的名字命名,比如,有个公众号就使用了作者10多年来一直使用的笔名:磐石之心,不了解科技圈的人,根本不会去关注一个叫做磐石之心的原创公众号,因为这完全不如一个名叫“互联网舆论”更具有社会认同感。

  (2)从所有优秀原创者那里获得内容。

  这些非原创号,会从传统媒体、公众号中寻找优质内容,以保证每一篇都十分出色。

  那么微信原创保护到底有什么作用?

  为了保护原创者的权益,微信一度推出了原创保护机制、举报机制以及赞赏、流量主功能,对此确实是好的一方面。作为平台方,制定好的规则,是平台得以运转的必要条件。

  然而原创标识却让抄袭来得更加光明正大,一般原创标识下面有个小框,允许转载。那么其他公众号在转发的时候,就会自动转发原创者的内容,并在文章结尾出现原创者的公众号。以此来证明文章的出处,也让转载者变得光明正大。

  但是这给原创者所带来的关注、流量是十分有限的。因为微信读者的阅读习惯已经培养成“喂饭式”,他们在朋友圈不断的被他人“喂给”内容,已经失去了自我关注、甄别的能力。

  那么不能转载呢?后果更加严重。如果原创作者设置成文章不允许转载,那么非原创公众号会改掉文章的标题、小标题,甚至替换部分内容变成自己的原创,微信的智能比对机制就会失去作用。更为可怕的是,这些“小偷”还会在你的原创文章后面进行“举报”。

  原创公号不能获得流量,却让那些转载别人文章的微信公众号获得大量流量,这是不公平的,一旦原创公号停止更新,微信公众号少掉近一半的优质内容,那么整个微信公众号的河流必将枯竭,所以在保护原创上,微信必须还将拿出更为有力的措施来整治抄袭。

随便看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