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微商”购物 且行且谨慎

  随着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,微信成为人们使用广泛的社交软件。鉴于此,不少人从中看到商机,通过微信推销各类商品,朋友圈“微商”应运而生。“微商”即微信营销,她最突出的优势就是通过语音、文本、图片等信息在朋友圈中呈几何级的速度快速传播,广告效果突出且没有任何广告费用。

  “微商”是人对人的交易,未经第三方平台。目前针对网络购物方面的监管法规,主要是针对淘宝、京东等这类的电商平台,而像微信小店这样依靠社交工具来经营的监管,现在还没有明确的相关规定。公然贩卖高仿品牌产品,在实体店和淘宝上,都会面临被监管处罚的风险。但微信上的内容仅朋友圈可见,被监管部门查处的可能性很小。近日,市消协就接到不少就“微商”购物的消费咨询。

  为此,消协提醒广大消费者,对微商购物提出以下消费警示:

  超低价商品勿轻信

  有些“微商”产品通过海外代购,说自己直接从厂家拿货,免去不少中间环节税,产品便宜,但大多数产品是国内高仿品。

  消协提醒:正常的海外代购确因地域、关税等因素,有一定的价格优势,但对于超低价或明显低于正常价格的商品,消费者要谨慎购买,像食品、化妆品等事关健康的产品更需谨慎!

  “晒单”信息可造假

  目前,很多“微商”的“晒图”信息存在造假的可能,除了盗图外,还可通过小号“自编自导”对话,使用“对话生成器”软件、请模特冒充顾客摆拍等形式来造假。

  消协提醒:消费者不要过分相信卖家“晒单”要多看多问,增强辨识能力。

  交易后要保留记录

  有些“微商”故意卖假货,交易完成后便将买家拉黑、删除,卖家再也无法联系。

  消协提醒:“微商”大多缺乏第三方交易担保,所以在交易过程中务必要核实好对方信息,尽量选择有第三方交易平台保障的渠道付款,同时要保存好相关聊天记录等交易信息,在维护自身权益的同时,也便于揭露和监督侵权行为。

  维权困难谨慎购买

  在微信上开店,只是在朋友间进行交易,无实名认证、信用担保、第三方交易平台,没有营业执照、评价机制,交易的风险很大。目前我国对微信代购监管尚存盲区,消费者维权很难。所以在微信朋友圈里买东西,需要具备一定的产品鉴别能力,除了看商品的宣传图片外,更要重点了解产品的规格、材质、产地等信息,消费者应结合生活常识、经验来判断“微商”所销售产品的真伪。

随便看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