实体零售自营电商“终局”言之过早

  对于实体零售而言,线上线下早已不是两个对立面,但两者融合发展能走多远仍然有待市场考验。现在断言实体零售自营电商“终局”还为时尚早,相反,在流量红利逐渐散去的大趋势下,如何回归零售本质,则正在成为所有电商玩家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。

  随着飞凡电商注销备案登记,作为国内商业地产持有及管理运营龙头企业的万达,在电商领域的探索正式宣告失败。对于整个行业而言,线下实体商业自建电商平台是否意味着“自寻死路”?记者梳理发现,早在电商席卷国内零售业之时,实体零售便开始尝试转型,不少企业纷纷推出自己的网购平台,探索线上发展。但多年过去,实体零售触网屡屡碰壁,鲜有成功案例。

实体零售自营电商“终局”言之过早(图1)

  “死亡”名单越列越多

  说到万达广场,国内堪称无人不知、无人不晓。而提起飞凡电商,即便是在业内也鲜有人知。6月9日,万达旗下电商平台上海新飞凡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宣布注销备案登记,目前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债务清算。

  飞凡电商曾经被视作“含着金钥匙”而生,不仅背靠国内最大的商业地产商万达,同时还有百度、腾讯两大互联网巨头陪跑,在不少业内人士看来,飞凡电商可谓“出道”即巅峰。但现实是骨感的,即便濒临倒闭,万达飞凡电商仍然存在商业模式不清晰、烧钱无底洞等短板,直至宣布注销。

  除了万达广场这样的购物中心,线下商超也在孜孜不倦地发展电商业务,大润发旗下的电商零售平台――飞牛网便是典型。

  2013年,时任大润发集团董事长的黄明端高调宣布组建飞牛网,大润发进军线上。据悉,飞牛网自上线以来,累计获得大润发母公司高鑫零售超10亿元的投资,并提出要做“B2C行业前三名”的目标。但飞牛网却连连亏损,至2018年2月飞牛网宣布全面关闭。

  另一个是区域零售巨头步步高,其做起了跨境电商的生意,但结果同样是黯然收场。2015年4月,步步高旗下的云猴网作为湖南首家跨境电商平台曾经红极一时。然而好景不长,仅仅两年多时间后,云猴网在2017年年底便正式宣布关停。业内分析,云猴网全球购的关停,主要还是由于跨境电商市场竞争激烈,云猴网自身运营模式缺乏创新。

  不少仍在苦苦挣扎

  除了已退出历史舞台的电商平台外,还有个别百货企业仍在自有电商业务中苦苦挣扎。

  早在2017年3月,新世界百货曾经悄悄上线了“新闪购”公众平台,但由于效益不理想而悄悄关闭。在历经了大半年调整后,“新闪购”平台再次在微信端上线。有细心的消费者发现,平台上的货品相比以前变得更加丰富,并有一定幅度的让利。今年3月,“新闪购”第三次宣布调整,在扩大商品品类的同时,还增加了直播、预售、团购等营销插件。

  在O2O业务上,“新闪购”的定位曾出现过几次摇摆。首次推出时,消费者在该平台上购物,可以享受北京地区快递免邮、直邮到家、顺丰承担配送的优惠。在第一次调整后,平台的配送到家业务被取消,新世界的线上商城成为货品浏览窗口,商品配送服务变成了消费者线上点单、线下柜台自取。第二次调整后,配送服务又变成了消费者在平台购物实付金额满588元才可享受包邮。

  拒绝小幅试水,王府井百货的线上全渠道战略可以称得上真枪实弹,但巨额砸钱难挡连连亏损。早在2012年年初,王府井便组建了独立的运营团队发力电商。2013年,王府井大手笔投资1亿元发展电商,但据年报数据显示,2014年王府井电商项目建设亏损已达到4206.28万元。

  直到2020年,王府井百货正式发展电商已经过去了八个年头,其线上商城仍然一直在亏损,盈利遥遥无期。

  创新探索渐入佳境

  除了上述或失败或踌躇的探索者,也有一部分实体零售的自营电商平台发展渐入佳境。

  作为最早一批探索自营电商的代表,天虹商场早在2010年便开始涉足线上。经历了十年的摸爬滚打,天虹虽然营业收入逐年增幅有限,但其百货转型数字化、线上线下一体化的成绩单却十分亮眼。日前,天虹商场已正式更名为天虹数科,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其加快数字化步伐的决心。

  公开数据显示,截至2019年年底,天虹数字化会员人数约2355万,数字化会员销售占比达73.6%,全年线上销售额增长42%。

  在进攻线上业务时,还有一家百货企业也将自身的优势发挥到了极致。提起美妆个护品类,不得不提及汉光百货,其涵盖的100多个化妆品品类,曾多次创下全国销售第一的纪录。

  2017年起汉光百货和微信小程序合作,通过微信小程序入口,自建网上商城。通过定向营销、精准投放,汉光百货已经培育了一批忠实的线上消费客群。

  业界认为,对于实体零售而言,线上线下早已不是两个对立面,但两者融合能走多远仍然有待市场的考验。现在断言实体零售自营电商“终局”还为时尚早,相反,在流量红利逐渐散去的大趋势下,如何回归零售本质正成为所有电商玩家均需深入思考的问题。

随便看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