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10万商家受惠,拼多多向1688开枪

  “即使现在,对手也在不停地翻动书页。”

  五年前,拼多多在to C市场上打出第一枪,猝不及防成长为市值千亿的电商巨头。

  如今,拼多多要开第二枪了——在to B业务上,拼多多气势汹汹地杀过来了。

  近日,拼多多针对平台上商家,上线了一项名为“多多批发”的新业务。商家页面显示,新增一项“供货管理”功能,在供货管理端,拼多多上线了两个新服务:批发供货与一件代发。

  这是什么意思呢?之后,拼多多商家想进货,亦或想清库存,都找到门路了。

微信图片_20200803163724.jpg

  这很容易让人想到阿里巴巴旗下的1688。作为国内最大的B2B业务平台,1688正是以批发和采购业务为核心。

  to B业务上,两家巨头如何争奇斗艳,注定会是以后的看点之一。

  目前,拼多多的批发供货服务还没搭建完成。商家可将店铺内的商品上传至“拼多多批发”市场,成为批发供应商。

  而一件代发服务指的则是,商家将订单委托给供货商发货,供货商按照订单需求,把货品发送到不同的地址,并提供售后等相关配套服务。

  传统的流程里,商家需要完成进货,上架,售卖,发货,售后等一系列操作。如今商家只需要委托供货商去完成这套流程。这对于商家来说,简直省了不少事。

  要知道,拼多多平台活跃的商家超过510万。几百万商家的管理和维护,肯定是拼多多工作中的重中之重。对于拼多多来说,如果要继续保持高速增长,对于商家运营的重视自是必然。

  商家是电商平台不可或缺的一部分,对拼多多同样重要。

  作为国内电商平台之中最大的黑马,拼多多在这几年的迅猛发展有目共睹。但是对于一个电商平台而言,B端商家需求的重要性不比用户低,例如对进货的需求、营销的需求以及对库存量的把控等等,都影响着商家为消费者提供的服务。

  这是拼多多再次发力B端的第一个原因。电商平台并不只有用户,其背后更是有千千万万的商家在支撑着整个平台交易的正常进行。但是并不是所有平台内的商家都拥有很完整的供应链和运营能力,而这些能力的欠缺自然会让消费者在拼多多内的消费体验下降。

  对商家的帮助则是拼多多再次发力B端的第二个原因。这次的批发业务,可以让不同属性的商家找到适合自己的定位,从而在自己更擅长的方面创造更多的收益。

  举例来说,对于供应链环节比较薄弱而擅长品牌运营的商家,可以通过批发来补全自己的供应链短板,保证自己的库存;而对于更靠近产业带的商家而言,他们的供应链有十足保证但营销能力却较差,这更适合在拼多多上成为供货商,为小微商家供货。

  这种对商家的扶持,可以吸引更多的商家入驻拼多多,这对拼多多的平台生态而言是一种正向的促进,这是拼多多进一步深耕B端的第三个原因。万千商家构成了整个拼多多的平台内容生态,进一步吸引更多的用户涌入,并且增加用户的粘性。

  而快速发展的拼多多同样需要B端的稳定来保证自己未来的稳步前进,这是最后一个原因。对于拼多多而言,如何留住前期借助百亿补贴吸引来的大量用户,是需要加倍重视的问题。面对体量和GMV的高增长,对B端的扶持则成了理所应当。

微信图片_20200803163730.png

  作为后辈的拼多多,正在一步步向前辈靠近。

  从创立开始到现在,拼多多的每一个举动都会被拿出来和阿里做对比,这次也不例外。20多年前,阿里推出了1688平台,主要为商家批发供货,迄今为止已经成为国内最大的B2B业务平台。

  1688旗下的采源宝更是1688微供业务中主要针对微商代理开发的一个平台,微小商家可以通过采源宝查看自己供应商发布的商品和动态,也就是为没有货的微小商家做代发和售后。

  而这次拼多多上线的业务主要也是解决这方面问题,本质上都是为了更好服务商家。

  事到如今,差异化起家的拼多多在核心的电商业务和老对手阿里却愈发相似。阿里推聚划算搞福利,拼多多就有“百亿补贴”疯狂撒钱;阿里深度改造自己的供应链,拼多多也大力改造C2M模式和产业链商家;新推出的批发业务更是完全和采源宝对标。

  根据最新《财富》中国500强榜单,阿里依旧在前10名之中,而今年首次冲进榜单的拼多多以301亿元的总收入排名第321位。从这排名上已经可以看出,拼多多和阿里之间仍旧有着不小的差距,但是拼多多的势头正猛。

  5年前,拼多多横空出世,在用户端和阿里打响了第一枪,而5年之后,拼多多又一次向阿里开枪,只不过这一次战场转移到了B端商家。但是相比于在B端耕耘了20余年的阿里,拼多多明显还有更长的路要走。

  纵观拼多多和商家之间的关系变化,可谓是一个十分曲折的历程。

  不知道还有没有小伙伴记得几年前那场声势浩大的维权风波——2018年6月,多家商家在拼多多上海总部维权。他们身穿印有红色字的“非法冻结商家资金”白色衬衫,高喊“拼多多还我血汗钱”!

  据说,这场风波的源头,是上千名商家被拼多多强制冻结了货款,乃至关闭店铺。有些商家面对这个处罚决定,越想越生气,于是愤然集结,想讨个“公道”。

微信图片_20200803163734.png

  这件事情的风雨太大,导致黄峥的母亲都打电话给他,问他到底发生了什么。黄峥表示,自己“心里很难受,觉得很委屈”。

  尽管最后查明,这十几名商家均存在售假、商品描述不符等问题,被罚是理所应当。但也给黄峥敲响了警钟——只有维护好和平台商家之间的关系,拼多多才能够发展得更好。

  同年年底,拼多多推出了“新品牌计划”,计划扶持1000家工厂品牌升级。也就是说,那些原本没有知名度的,不会宣传自己的优质制造企业,拼多多会通过各种方式对他们进行扶持。

  事实证明,这个计划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成效。

  比如给宜家、沃尔玛、麦德龙做玻璃杯的德力玻璃厂。几乎没有人听说过它的名字吧?但入驻了拼多多之后,通过新品牌计划,当月就卖掉了15万只玻璃杯。

 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,这是拼多多对于商家的示好。它通过扶植新品牌,表示出修复商家关系,完善商家生态的意图。

  如今,拼多多推出批发业务,对于商家来说,又是一个全新的机会,不仅能丰富其营收结构,还能让它被更多地看到。

  借此,拼多多和商家的关系也能进入“蜜月期”。这对于平台生态来说,有百利而无一害。

随便看看